专业原创精品文玩知识!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玉器翡翠

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

发布时间:2023-12-20 21:38:23源自:网络作者:zl001阅读( )

坐看流年说摘要:文章是由小编小林据网络最新关于“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”资料整理发布相关知识,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.

圈内朋友可能知道,古董一般分为“陶、铜、铁、瓷、金、银、玉”;当然,这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,类似的还有“秦铜、宋书,元瓷”等等。只是说“玉”是分类的,关注的比较多。人们称之为“玩石头”,意思是“田黄”;这导致了清代乾隆的一件宝物,被传给了“末代皇帝”溥仪,他把这件宝物缝在棉衣里,随身带着,偷偷藏了26年。

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-第1张

说起“末代皇帝”,学过历史的朋友可能对它并不陌生。溥仪"也是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和划时代的“皇帝”;追根溯源,原来的“溥仪”不具备当皇帝的条件,只是因为清廷累了很久。光绪死后,找不到一个能继承皇位的人,只有2岁的“溥仪”成为皇帝。说白了,一个2岁的孩子是否是“皇帝”,是一个爱玩的熊海子,他不明白屁股底下“龙椅”的意义;就这样,溥仪在“龙椅”上玩了4年,还没等他明白什么是“皇帝”,又被赶了下来。

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-第2张

辛亥革命的炮火终于炸毁了大清的“龙脉”号1912年2月12日,溥仪被迫退位;但要明确的是,尽管中国,没有“皇帝”,溥仪的生活直到他18岁时仍然相当滋润。实事求是地说,溥仪毕竟是一个“皇帝”,他在父亲“摄政王载沣”等人的教育下也读过不少书;当他逐渐明白什么是“皇帝”时,只能看着“龙椅”叹气。幸运的是,袁大头还每年给末代清廷拨款“四百万两”。

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-第3张

可惜好景不长,比袁大头更狠的角色出现了。冯玉祥不养闲人,坚持把溥仪赶出皇宫;身边连个“保镖”都没有的,自然没敢和叫板何终于收拾行装三天,依旧带着“龙辇”搬出了。后人对这段历史有一句讽刺的话,“一朝出宫门,一鼻两手”。说白了就是指“溥仪”,宣统皇帝出宫的时候就跟个普通人一样;平心而论,这句话并不准确,因为“出宫”的溥仪,仍然不是一个普通人。三天的准备时间让他从故宫,带出了许多珍宝,包括国宝—— 田黄三联印章。

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-第4张

有人说“习惯是一件可怕的事情”。这是真的。习惯了在锦衣玉,吃饭的溥仪,即使变成了“普通人”,依然难以改变他奢侈的生活;结果没几天就花光了所有积蓄,于是开始卖宫里带出来的宝物,但“田黄三联玺”是个例外。溥仪把它缝在棉衣里,随身携带了26年。即使他穷困潦倒到了极点,即使面对凶狠的关东军,溥仪也没有把这件宝物公之于众。说起“田黄三联印章”,虽然没有大清国玉印章那么权威,但也是“完美老人”乾隆,的珍爱之物;据记载,乾隆皇帝退位成为“皇帝”,但大清的世界仍由他掌控,正是在这一时期,“完美老人”的奢侈达到了顶峰。

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-第5张

传说晚年的乾隆幻想升天成仙,梦见玉皇大帝在午睡时送给他一颗宝石,说是“要介绍的东西”上天;很快,福建就向一块晶莹如玉的黄色石头致敬,这也是一个巧合。乾隆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真实版的“梦想成真”?实事求是地说,清宫里有无数的珍宝,有各种各样的美玉,但乾隆热爱这块“石头”,命令工匠们创造一个无价之宝;先不说这件宝物的雕刻技艺,光是质地就足以称得上是“稀世珍宝”,或者有朋友听说过“石中之王”、“黄金易得,田黄难求”的美誉,充分证明了田黄石的珍贵。

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-第6张

从某种意义上说,“田黄Stone”比普通的宝石和金玉要珍贵得多;它的产地只有一个,那就是寿山, 福州, 福建一条1000米长的山涧两岸的稻田下,从地质角度来看,“田黄Stone”非常奇特,是与石脉分离、独立成块的“石种”,所以后人也称之为“无根无脉可寻”;据记载,早在1000年前就发现了“田黄Stone”的开采,田黄石在明清时期名声大噪。我前面说过,田黄是一个“独立的石头物种”,集中在一个地方,开采了几千年。到了明清时期,产量已经极低。“物以稀为贵”,可以想象田黄石的珍贵;据说在清初,皇帝祭天的仪式是田黄石上品必不可少的。

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-第7张

>以“石头”来展示皇家尊贵,由此再次证明了田黄石的稀有珍贵;当然,田黄石还有着特殊寓意,即:福(福建)、寿(寿山)、皇(田黄),只可惜随着资源的枯竭,留存于世的田黄石越来越小。关键点就在这里,市面上的田黄石“千金难求”,乾隆得到的却是罕见的一大块,由此器物才能成为“三联”;简单来说,“三联玺”是由一整块田黄石雕成,由三块印章组成,中间则以镂空“田黄锁链”相连。

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-第8张

说到这或有朋友会说“这没什么奇怪的,很多石头都能镂空雕刻,‘田黄三联玺’虽然质地珍贵,但还不至于成为国宝吧?”这就要解释一下了,“田黄”虽为石头,却质地柔软,可塑性不强;也就是说,印玺好刻,锁链难雕,想用一整块田黄石镂空雕出三条锁链并非易事,非“鬼斧神工”不可完成。至于“锁链”是怎么完成的,由于太过复杂(或许专家也解释不清)这里就不多说了;总之,每一条田黄锁链都必须没有任何裂缝黏合痕迹,即便链条上的天然石环也全是闭合的,没有任何缝隙。

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-第9张

再说三块“田黄印玺”,由两枚方形印章和一枚椭圆形印章组成。两枚“方印”大小尺寸相同,长度、宽度均为2.6cm,高1cm;一枚椭圆印章长径3cm,短径2.3cm,高1cm。“田黄三联玺”以黄色为主,略带红意,质地洁净细腻,润泽如脂,外表一层自然包浆,显得古韵盎然;尤其是三枚印章,通体半透明,表面密布无序线条纹路,印文俊秀,刻画工整。

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-第10张

三联玺中的右方章刻“惟精惟一”;中椭圆章为“乐天”,“乐天”二字竖写,两边雕有两条龙;左方章刻的是“乾隆宸翰”。当然,帝王用玺颇为讲究,以两枚方章为例,其撰文一阴一阳,“乾隆宸翰”为阳文;“惟精惟一”为阴文,这两枚印章象征了古人“阴阳和谐,虚实相生”的理念,至于刻“乐天”的椭圆印章,则寓意“天圆地方”。

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-第11张

再说“印文”寓意,惟精惟一出自《尚书》“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”这也是千年儒家思想的精髓——十六字心传;简单来说,这句话说的是“尧舜禹禅让”的故事,相传古代圣贤,尧禅位与舜,舜禅位与禹,如此生生不息,据说每位“先贤”禅位时都以“十六字心传”托付百姓。到了乾隆,“十六字”就成了:十全老人自比尧舜的载体;“乐天”印文,出自《周易·系辞》“乐天知命,故不忧”,直白点解释:帝王要知天命,合自然,“顺势”治国,皇帝就没什么好忧愁的了。

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-第12张

还有“乾隆宸翰”的印文,这个更好解释,专指:乾隆用以盖章落款的“翰墨”;据传说,晚年的“十全老人”对宫中金银玉器早已倦怠,唯独对“田黄三联玺”钟爱有加,之后的嘉庆、道光、咸丰、同治、光绪、宣统,甚至慈禧都对其十分珍爱。再到被赶出宫的“末代皇帝”溥仪,他同样对“田黄三联玺”视如生命;即便生存如何艰难,日军如何强横,溥仪始终没有将此宝物公诸于世,缝在棉衣中整整26年。

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-第13张

新中国成立,溥仪对“皇帝”的臆想彻底破灭,通过改造,他成了一位普通公民,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发生了极大转变;1950年,朝鲜战争爆发,无数仁人志士出钱捐物支援前线,溥仪也想做出一点贡献,于是将这件象征“帝王”的田黄三联玺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,也算完璧归赵了。总的来看,这件珍宝虽然不大,却承载了300年大清王朝曾经的荣耀;同时,“田黄三联玺”也见证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覆灭的历史伤痛。

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-第14张

从某种角度看,主动献出田黄三联玺代表着“末代皇帝”的返璞归真,也预示着中华民族的新生。

 

注本文图片都来源网络,仅供读者参考,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。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,谢谢!

欢迎分享转载→ 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

热门文玩知识

© 2013-2020 - 文玩知识控 版权所有 皖ICP备2023003485号-5收藏本站 - 网站地图 - 文玩知识图-文玩知识图片2020新款式-2020最火的文玩知识图片

文玩知识控

文玩知识图片文玩知识大全美词佳句

当前位置:首页 > 玉器翡翠

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

作者:zl001 时间: 2023-12-20 21:38:23 阅读:(0)

坐看流年说摘要:文章是由小编小林据网络最新关于“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”资料整理发布相关知识,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吧.

圈内朋友可能知道,古董一般分为“陶、铜、铁、瓷、金、银、玉”;当然,这只是一个笼统的说法,类似的还有“秦铜、宋书,元瓷”等等。只是说“玉”是分类的,关注的比较多。人们称之为“玩石头”,意思是“田黄”;这导致了清代乾隆的一件宝物,被传给了“末代皇帝”溥仪,他把这件宝物缝在棉衣里,随身带着,偷偷藏了26年。

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-第1张

说起“末代皇帝”,学过历史的朋友可能对它并不陌生。溥仪"也是历史上的传奇人物和划时代的“皇帝”;追根溯源,原来的“溥仪”不具备当皇帝的条件,只是因为清廷累了很久。光绪死后,找不到一个能继承皇位的人,只有2岁的“溥仪”成为皇帝。说白了,一个2岁的孩子是否是“皇帝”,是一个爱玩的熊海子,他不明白屁股底下“龙椅”的意义;就这样,溥仪在“龙椅”上玩了4年,还没等他明白什么是“皇帝”,又被赶了下来。

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-第2张

辛亥革命的炮火终于炸毁了大清的“龙脉”号1912年2月12日,溥仪被迫退位;但要明确的是,尽管中国,没有“皇帝”,溥仪的生活直到他18岁时仍然相当滋润。实事求是地说,溥仪毕竟是一个“皇帝”,他在父亲“摄政王载沣”等人的教育下也读过不少书;当他逐渐明白什么是“皇帝”时,只能看着“龙椅”叹气。幸运的是,袁大头还每年给末代清廷拨款“四百万两”。

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-第3张

可惜好景不长,比袁大头更狠的角色出现了。冯玉祥不养闲人,坚持把溥仪赶出皇宫;身边连个“保镖”都没有的,自然没敢和叫板何终于收拾行装三天,依旧带着“龙辇”搬出了。后人对这段历史有一句讽刺的话,“一朝出宫门,一鼻两手”。说白了就是指“溥仪”,宣统皇帝出宫的时候就跟个普通人一样;平心而论,这句话并不准确,因为“出宫”的溥仪,仍然不是一个普通人。三天的准备时间让他从故宫,带出了许多珍宝,包括国宝—— 田黄三联印章。

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-第4张

有人说“习惯是一件可怕的事情”。这是真的。习惯了在锦衣玉,吃饭的溥仪,即使变成了“普通人”,依然难以改变他奢侈的生活;结果没几天就花光了所有积蓄,于是开始卖宫里带出来的宝物,但“田黄三联玺”是个例外。溥仪把它缝在棉衣里,随身携带了26年。即使他穷困潦倒到了极点,即使面对凶狠的关东军,溥仪也没有把这件宝物公之于众。说起“田黄三联印章”,虽然没有大清国玉印章那么权威,但也是“完美老人”乾隆,的珍爱之物;据记载,乾隆皇帝退位成为“皇帝”,但大清的世界仍由他掌控,正是在这一时期,“完美老人”的奢侈达到了顶峰。

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-第5张

传说晚年的乾隆幻想升天成仙,梦见玉皇大帝在午睡时送给他一颗宝石,说是“要介绍的东西”上天;很快,福建就向一块晶莹如玉的黄色石头致敬,这也是一个巧合。乾隆想当然地认为这不是真实版的“梦想成真”?实事求是地说,清宫里有无数的珍宝,有各种各样的美玉,但乾隆热爱这块“石头”,命令工匠们创造一个无价之宝;先不说这件宝物的雕刻技艺,光是质地就足以称得上是“稀世珍宝”,或者有朋友听说过“石中之王”、“黄金易得,田黄难求”的美誉,充分证明了田黄石的珍贵。

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-第6张

从某种意义上说,“田黄Stone”比普通的宝石和金玉要珍贵得多;它的产地只有一个,那就是寿山, 福州, 福建一条1000米长的山涧两岸的稻田下,从地质角度来看,“田黄Stone”非常奇特,是与石脉分离、独立成块的“石种”,所以后人也称之为“无根无脉可寻”;据记载,早在1000年前就发现了“田黄Stone”的开采,田黄石在明清时期名声大噪。我前面说过,田黄是一个“独立的石头物种”,集中在一个地方,开采了几千年。到了明清时期,产量已经极低。“物以稀为贵”,可以想象田黄石的珍贵;据说在清初,皇帝祭天的仪式是田黄石上品必不可少的。

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-第7张

>以“石头”来展示皇家尊贵,由此再次证明了田黄石的稀有珍贵;当然,田黄石还有着特殊寓意,即:福(福建)、寿(寿山)、皇(田黄),只可惜随着资源的枯竭,留存于世的田黄石越来越小。关键点就在这里,市面上的田黄石“千金难求”,乾隆得到的却是罕见的一大块,由此器物才能成为“三联”;简单来说,“三联玺”是由一整块田黄石雕成,由三块印章组成,中间则以镂空“田黄锁链”相连。

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-第8张

说到这或有朋友会说“这没什么奇怪的,很多石头都能镂空雕刻,‘田黄三联玺’虽然质地珍贵,但还不至于成为国宝吧?”这就要解释一下了,“田黄”虽为石头,却质地柔软,可塑性不强;也就是说,印玺好刻,锁链难雕,想用一整块田黄石镂空雕出三条锁链并非易事,非“鬼斧神工”不可完成。至于“锁链”是怎么完成的,由于太过复杂(或许专家也解释不清)这里就不多说了;总之,每一条田黄锁链都必须没有任何裂缝黏合痕迹,即便链条上的天然石环也全是闭合的,没有任何缝隙。

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-第9张

再说三块“田黄印玺”,由两枚方形印章和一枚椭圆形印章组成。两枚“方印”大小尺寸相同,长度、宽度均为2.6cm,高1cm;一枚椭圆印章长径3cm,短径2.3cm,高1cm。“田黄三联玺”以黄色为主,略带红意,质地洁净细腻,润泽如脂,外表一层自然包浆,显得古韵盎然;尤其是三枚印章,通体半透明,表面密布无序线条纹路,印文俊秀,刻画工整。

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-第10张

三联玺中的右方章刻“惟精惟一”;中椭圆章为“乐天”,“乐天”二字竖写,两边雕有两条龙;左方章刻的是“乾隆宸翰”。当然,帝王用玺颇为讲究,以两枚方章为例,其撰文一阴一阳,“乾隆宸翰”为阳文;“惟精惟一”为阴文,这两枚印章象征了古人“阴阳和谐,虚实相生”的理念,至于刻“乐天”的椭圆印章,则寓意“天圆地方”。

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-第11张

再说“印文”寓意,惟精惟一出自《尚书》“人心惟危,道心惟微,惟精惟一,允执厥中”这也是千年儒家思想的精髓——十六字心传;简单来说,这句话说的是“尧舜禹禅让”的故事,相传古代圣贤,尧禅位与舜,舜禅位与禹,如此生生不息,据说每位“先贤”禅位时都以“十六字心传”托付百姓。到了乾隆,“十六字”就成了:十全老人自比尧舜的载体;“乐天”印文,出自《周易·系辞》“乐天知命,故不忧”,直白点解释:帝王要知天命,合自然,“顺势”治国,皇帝就没什么好忧愁的了。

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-第12张

还有“乾隆宸翰”的印文,这个更好解释,专指:乾隆用以盖章落款的“翰墨”;据传说,晚年的“十全老人”对宫中金银玉器早已倦怠,唯独对“田黄三联玺”钟爱有加,之后的嘉庆、道光、咸丰、同治、光绪、宣统,甚至慈禧都对其十分珍爱。再到被赶出宫的“末代皇帝”溥仪,他同样对“田黄三联玺”视如生命;即便生存如何艰难,日军如何强横,溥仪始终没有将此宝物公诸于世,缝在棉衣中整整26年。

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-第13张

新中国成立,溥仪对“皇帝”的臆想彻底破灭,通过改造,他成了一位普通公民,其人生观和价值观也发生了极大转变;1950年,朝鲜战争爆发,无数仁人志士出钱捐物支援前线,溥仪也想做出一点贡献,于是将这件象征“帝王”的田黄三联玺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,也算完璧归赵了。总的来看,这件珍宝虽然不大,却承载了300年大清王朝曾经的荣耀;同时,“田黄三联玺”也见证了最后一个封建王朝覆灭的历史伤痛。

乾隆之宝“田黄三联玺”:溥仪将这宝贝缝在棉衣里,贴身藏了26年!-第14张

从某种角度看,主动献出田黄三联玺代表着“末代皇帝”的返璞归真,也预示着中华民族的新生。

 

注本文图片都来源网络,仅供读者参考,著作权属归原创者所有。我们分享此文出于传播更多资讯之目的。如有侵权,请联系我们进行删除,谢谢!